廊桥轶事
这是我十几年前在故乡廊桥发生的事。医院上班。当时,我家属在安庆银行上班。银行工作很忙,有时需要好几个礼拜回家一次。女儿在外地上大学。每逢星期天,有时独自闲得无聊,就常到廊桥散心。廊桥每天一到上午十点,就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有下象棋的,有唱黄梅戏的,有拉二胡的,有摆地摊的。当然也有无所事事散心的。在人们的心里,这里是心灵休闲的驿站,这里是“七情”释放的市场,大家都是这里的主人。你看,廊桥东侧,一群人正围在一起观看几位长者拉着悠扬二胡,正中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和另一位先生引颈高唱黄梅剧中的,边唱边舞。缠绵悠扬的歌声,典雅优美的琴声,赏心悦目的舞姿引起了在场许多观众的喝彩。廊桥西侧有人闹中取静,摆出象棋、围棋、军棋。这里有两军的战场厮杀;这里有围棋技巧的苦思冥想;这里有楚河汉界的运筹帷幄。棋盘前不时传出观者的一声叹息或谋士的高声喝彩。在这些游客中,我始终看到一个年近六十岁的大哥一直坐在廊桥的一个角落里。他是这里的常客。每次我到廊桥时,他都在这固定的位子上独自静坐冥想,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时间。因为其他时间我要上班,没有时间来廊桥。他来还是不来,就不知道了。他来廊桥也很少与人交流。我只在很少的时间里偶然看到有一两位行人路过这里,大概因为和他较熟悉,特意向他打招呼,他才不经意地抬起头应付一下。这时的他才露出罕见的微笑。我因为也是一个人来廊桥,所以下意识地往不爱说话的大哥身边凑。先是偶尔同他说几句话,他也应答。后来因为接触多了。我们竟然成了不见不散的好朋友。我们谈起了桐城文化的代表人物方苞、戴名世、姚鼐、刘大櫆、方以智、吴汝伦以及近代作家舒芜;讲起了桐城的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钱尚书、何如宠、左忠毅;……讲起了康熙五十年,戴名世案发,方苞因给作序被株连下江宁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监狱定为死刑,后幸遇当时的吏部尚书李光地的真心相救,才得到康熙帝的特赦:“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这才有了方苞与戴名世切然不同的命运。当然更多的是,讲起了历史上许多文人之间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之间说不透,讲不清,看不出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感情远远不像一般平民百姓那样一眼就能识别,一句话就能辩清。记得有一次他主动地和我讲起了历史上的著名的文人学派“竹林七贤”,他竟然侃侃而谈:“魏晋时,因为公开反抗司马氏篡权的斗争,竹林七贤的嵇康临死时除了痛心他的名曲“广陵散”从此不能流传于人世外,最担心的就是唯一的儿子托付给谁的问题。他千不托万不托,偏偏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与之绝交,同是竹林七贤的山涛。他临死时偏偏咬定山涛是他唯一可以托付的人。你一定会感到百思不解。”“我想这是因为嵇康和山涛同是竹林七贤,相濡以沫的岁月使他们之间十分相互了解的原因”,我对他说。大哥听后深以为然,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他又谈起了北宋时的著名诗人苏东坡和宰相章惇。他们两人表面上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但是章惇却是十分阴险的小人。在与苏东坡相处的年间里,章惇为了自己地位,不惜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采取借刀杀人的卑鄙手段,借朝廷的诏书把苏东坡贬到荒远的琼州。苏东坡在疲于奔命的路途中,瘴毒大作,猛泻不止,死于常州。……讲到这里,他为这些历史故事感慨万千。在廊桥的日子里,我们也时常谈到故乡桐城的早餐小吃。比喻朝笏包油条,南瓜粑、蒿子粑、丰糕;这些都是桐城宝贵的特产。在别的地方是没有过的食材。讲起桐城泗水桥的芹菜,他更是眉飞色舞,泗水桥的芹菜根系发达,繁殖力极强,无需任何肥料,在流动的浅水里成长。成熟的泗水桥芹菜茎白芽黄,炒起来鲜嫩香脆,味道极美。尤其在逢年过节时加上晒好的胡萝卜丝、酱干丝、肉丝、大蒜丝,就是“桐城小炒”了。那色、香、味就叫绝了。讲到这里我和大哥无不为自己生活在桐城感到自豪。有时我们也谈到家庭养花,他喜欢米兰。说:“米兰淡雅清香,金黄色的或黄色的小花盛开时像一颗颗星斗,紧紧地挨在一起,说明米兰花喜欢热闹,心齐友爱。”说到这里,他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这时我就打破沉默,把话岔开。说米兰是宜人的花种,但是难以过冬,在低于摄氏5度时就难以成活。冬天应该放在室内保管。他说:“米兰除了要定时给肥外还喜欢阳光照射,阳光下盛开的米兰花更加幽香怡人。”看来,他在家庭养花方面有浓厚的爱好。我在故乡廊桥散步的日子持续了五年,后由于其他原因,来廊桥的日子就很少了。再过了一段时间,我因退休来到合肥定居,就失去了大哥的消息。后来我在合肥同很多过去的同学、文友、老乡、熟人建立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lanhuaa.com/mlhwh/5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天到了,22种花卉植物的浇水方法拿走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