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个话题很有意思,那就是中国离发达国家到底还有多远?

这个真的很难讲。因为中国内部的差别就很大。就像云南凉山跟上海的差距有多远?我觉得肯定比上海和新加坡的差距更大。可如果我们把目光只局限在中国大城市,从一个都市中产阶层的眼光来看,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

有的人都认为没多大。

不少人从国外转悠了一圈回来,都会有点唏嘘之色:哎,啥呀?还没咱们的城市看着新呢,还没咱们的楼看着高呢。

确实是这样,其实要是光看高楼大厦,或者城市基本设施,差别好像确实不大。但是呆的时间一长,很多差距就慢慢浮现出来了。而这些差距往往表现在一些细节上。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第一次去英国的时候,最感震惊的事物不是大英博物馆,也不是海德公园,而是他们满大街的残疾人。

我第一反应是,英国人真是个很不健康的民族,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残疾人?但很快我就想明白了,并不是英国的残疾人比咱们多,而是他们的残疾人跑大街上来了,而咱们的残疾人都在家里呆着,我们看不见。

中国城市设计对残疾人非常不友好。

就像碰见这样的盲道,我要是残疾人,我也不出门。英国残疾人能到处活动,就是因为城市替他们考虑得很周到,愿意在这方面投入成本。

再有一个,就是干净。

我说干净,可不包括法国。

巴黎的狗便便闻名天下。日本人干净惯了,到巴黎以后看到那些狗便便,就完全接受不了。日本游客往往会产生所谓的“巴黎综合症”,就是对“浪漫之都”想的太好,然后一看狗便便、垃圾堆,还有对自己爱答不理的店员,就崩溃了:

八嘎!大大的脏!

然后会焦虑,眩晕、冒汗、有时候还会呕吐。

当然,巴黎是特例,它背后有很复杂的原因。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发达国家还是非常干净的。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片:

这么干净的菜市场,不是特例而是一种常态。而在咱们这儿,这样的菜市场不能说一定没有,但确实非常罕见。

再有一个呢,就是精致。

比如说德国的门。

现在国内也能看到类似的门,但是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德国这种门不光结实,各种细节也非常讲究,从设计到材料,没有一个敷衍对付的地方。

不光是门,在德国,不管电梯也好,窗户也好,总之一切用到不锈钢、用到铜的地方,用料都非常足,表面和焊接水平也远远超过中国。就像柏林博物馆的卫生间门,表面居然包覆着一层纯铜,这在咱们这里也是难以想象的。

这种差距是怎么产生的?当然有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钱。中国和发达国家比起来,经济上还是有差距。但是除了钱之外,也有生活态度的问题。有些好东西并不需要很多钱,更多的是需要一种理解美好,捕捉美好的能力。

现在咱们中国也有一批中产阶层。他们的收入接近发达国家的居民收入。可他们对精致和美好的概念,还是很贫弱。

比如说,国内中产阶层很容易把“精致美好”,和高大上联系起来,或者跟某种新潮的东西联系起来。无论美式田园风格,还是北欧性冷淡风格,欧洲巴洛克风格,日式极简风格,这些东西成了一种“美好生活”的象征,我们会人为地往上去靠。

其实这种心态跟咱们父辈差不多:熊猫啃竹子的窗帘,富贵大牡丹的图案,电视机旁边的巨大花瓶,或者狭小浴室中间的硕大浴缸…..这就是父辈心目中“美好生活”的象征。

现在我们当然会嘲笑这些奇葩审美,但是我们的心态跟父辈有真正区别么?

美好是需要考究的。但这种考究不是奢侈,不是繁杂,不是高大上。它首先应该是实用、舒适、美观。然后它还要能嵌入到你的生活里,和你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

一个巨大豪华的沙发不叫考究。一个符合你平时的坐姿,能为你提供最合理支撑的沙发,才叫考究;

一套图案复杂、面料豪奢的床上用品,也不叫考究。一套柔软、透气、简洁的床上用品,才叫考究。

因为它们能和你的生活融为一体,真实地激发你的幸福感。

我们缺乏这种概念,说到底还是因为见得少,用得少。

只有见到足够多的好东西,才会慢慢建立这种概念,才会明白什么是精致,什么是粗糙。

02

我下面再来上一个图。

这是一个床品六件套。

颜色和设计看着很素雅,但除此之外,光看这张图片也看不出太多特异之处。但实际上,它背后的故事非常复杂,牵涉到无数的细节。

这是伽罗生活JALOHOME的产品。我不知道你听说过伽罗生活没有,没有也不要紧,它属于家居界的黑马,比较独特的一种存在。他们做东西的方式有点像跟自己较劲。听完这个故事,你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大致有个概念。

先说床品。

床品有个词,叫高支高密。什么意思呢?1克重的纱能拉出多少米的线,就叫多少支。密就是密度,就是说单位面积的面料里,有多少根经线和纬线。

真正的高支高密纯棉床品,价格高得吓人,在国内大商场里,一套这样的高支高密床品,得上万。大家在高级酒店里见到的那种,其实最多也就三百根,不算高支高密。国内网上倒是有,但是这个就鱼龙混杂,靠不靠谱就很难讲了。

伽罗生活琢磨了这个事儿,决定做高支高密的床品,价格还不能太高。

但说是高支高密,到底多高才合理呢?他们跑到山东魏桥,那是一个巨型纺织品集团。高支高密的样品有没有?有!最高到根,结实。结实到什么程度呢?摸着像帆布。这就有点过分了。到了这个程度,就不像床品,像帆布了。再往下是-根,很厚,但是不透气。

他们又去了几趟意大利,拿人家的床品反复跟国内的作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那就是最合理的根数是根。这种织法,线是细的,密度适中,布面结实又透气。一个接近完美的方案。

但是这个方案有个前提,就是不能用普通长绒棉,得用支的埃及棉。

方案定下来了,就干吧。

可说起来容易,真正干起来就让人抓狂了。不说别的,光找埃及棉,就找了半年!

什么是埃及棉呢?这个说起来就比较复杂,大家要是看过《棉花帝国》,可能会有点概念。总的来说,大家知道一件事就行了: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纯棉床品多数是埃及棉做的。

可问题是没有。

除了量太小的海岛棉,目前全球公认最好的适合做床品的棉花就是埃及棉

伽罗生活找了一大圈,大家的口径好像都一样:没做过,中国应该是没有埃及棉的……折腾到最后才搞明白:埃及棉有进口配额,中国工厂能进口埃及棉的,只有湖北的国企,还是军工企业。

最终通过这个渠道,伽罗生活才曲曲折折地找到了埃及棉,Giza88,比最顶级的Giza45差不少,但还是很优质的长绒棉了。

光是这一通折腾,半年就过去了。

然后开始设计。国内床品花里胡哨的比较多,但伽罗生活还是放弃这种做法,选择了素色。这一点有点逆潮流,但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欧洲高端纯棉床品也都是素色,因为织得密度太高,染深色的话非常难,很容易破坏纯棉的感受。所以他们做的就是两种:米色和粉色。

紧接着又是一场浩大的折腾。

那就是关于缝制的问题。

你仔细看

他们选择了一种现在欧洲床品最流行的缝制样式——双排镂空打孔。

柏林、巴黎、米兰甚至北欧的一些高端百货店,其中的很多高端床品,都用的是这种双排镂空打孔工艺

这个东西,不懂行的人不觉得有什么,实际上它相当复杂,也比较贵,但做出来以后,视觉效果和触觉效果就是不一样。

把织好的布从湖北拉到山东,但山东最后说做不了。然后又去南通,南通有一家缝制厂说可以试,努力了好几周,也失败了。

然后接着折腾,接着找。最后还是在广东解决了这个问题。伽罗生活的人说打样成功的那一刻,他激动得都想亲缝制厂的老板,说中国确实有手艺人在,有工匠精神在。

这中间还牵涉到一大堆零七八碎的事情,每个环节都要反复琢磨,就连线也要挑来跳去,最后还是挑了日本大王Fit线。

总之,这套东西做下来,前前后后用了一年多。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跟伽罗生活通电话聊过这个事情。我当时的第一个感慨就是:干哪一行都不容易。但感慨完了,我也觉得不太理解:

有这个必要么?

为什么一定要找埃及棉?

为什么一定要双排镂空打孔?

还有那个什么Fit线。

这样折腾下来,还会增加成本,虽然这些成本最后还是要用户买单。但用户有几个知道双排镂空打孔的?有几个知道日本有个大王fit线的?为什么非常这么麻烦,这么折腾?

他们的一个回答是:逞能。

当然这个不是真正的答案,只能算是自我解嘲。真正的理由,还是他们觉得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是好的。这种好并不到奢侈的地步,但到了精致的地步。

不过按照他们的想法,这种床品还是不够理想,跟心中要想的完美床品还是有差距。所以他们弄完这个以后又继续折腾,做出了根的。根的卖完以后,他们又反向做了根的印花埃及棉,来提升透气性。不管是哪一种,他们总还是觉得不完美,还需要不断探索,所以说,他们的折腾几乎是一段没有尽头的旅程。

我们可能不知道埃及棉和普通长绒棉的区别,我们可能也没听说过双排镂空打孔。没有这些我们也能用。但是我们见了这些东西,用了这些东西,慢慢就会觉出它们的好。

这样,我们慢慢就懂得了什么叫精致,什么叫粗糙。

这么折腾到最后,就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我们可以活的更精致一些,更考究一些。

03

伽罗生活并不是光做纯棉床品。伽罗生活的产品还包括了很多系列,有桌子、柜子、椅子、沙发、灯具等等。

我可以给大家上几个图片:

桌、椅、灯和门

挂墙柜系统

沙发

水泥花砖

木桌

亚棉床品、水晶灯

你到他们的网上,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产品。看多了,你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他们有一种很清晰的定位,那就是精致。当然,精致这个词有点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看法。在这方面,他们也有强烈的审美倾向。

比如伽罗生活就很排斥美式家具。他们能接纳其他风格,但就是抵触美式田园风。为什么?就是他们觉得美式家具庞大、粗陋,用在美国那种开阔的大空间还可以,用在国内环境,就是又笨又丑。

那你说:我就喜欢美式家具,怎么办?换一家呗。就是这样。

当然,他们也是一个商业机构,将本求利,开一个公司不是为了来做自我表达的。但是,他们的产品确实渗透了一种自我的好恶、自我的诉求:我认为这些东西是好的,所以我要做给你看。这里就有一种溢出商业的东西了。但是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产品就有了一种个性化的审美。你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不过如果你不喜欢也不要紧,你还可以看看这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lanhuaa.com/mlhwh/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