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小记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里比较特别的一种,它的产地环境生态良好,有“两山、两溪、六洞”之说,制作工艺独特,有“三尖、三砖、一卷”等代表性的茶叶,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皇家贡茶之一,曾经大量远销边疆地区乃至国外。上品安化黑茶口感沉稳厚实,中正平和而又层次分明,香气丰富,余韵明朗悠长,回甘明显,然而以之作为口粮茶的茶友并不多,许多人喝黑茶都是冲着所谓的保健功效而来。安化黑茶到底是怎样制作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结合去产地走访的经历,分享一下自己的浅显见闻。 安化黑茶的起源 安化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西部,古称“梅山”,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上稀有石种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地球含量的85%。安化境内有大量以冰碛岩和板页岩风化而成的土壤,石砾较多,通透性良好,酸碱度适宜,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加之安化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形成了适宜茶树生长的良好环境。 安化资江 安化先有茶,后有县。五代(年)蜀人毛文锡《茶谱》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渠江薄片,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这便是早期的安化茶叶,彼时的制作工艺已不可考,但可知早在五代时期安化茶叶已经声名远播。 安化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年)置县,据《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之初(即公元年建县时),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且质优。”说明到宋朝时期安化的茶叶已以质优闻名。 如果不说,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是安化茶园 安化黑茶的茶园多位于高山,与树木杂植,生态良好 冰碛岩旁的茶树,与武夷山岩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元朝和明朝时期,“乡民大半以茶为主,邑土产推此第一”,安化茶叶在明洪武二十三年被选为贡品,朝廷规定长沙府安化县岁贡芽茶11公斤,一直延续到清代,后世称为“四保贡茶”。明万历二十三年经朝廷批准,安化黑茶成为运销西北的关茶,作为朝廷与边疆少数民族以货易货的商品换取马匹供战事使用,从此安化成为我国边销茶的主要产地之一并传袭至今。 安化永锡桥,茶马古道遗址/图片来自网络 年9月苏联科学院院士、茶学专家贝可夫率团到安化考察红茶和黑茶的研究工作,年毛主席亲点湖南省委筹备担高马二溪优质安化黑茶作为赠送苏联友人的国礼。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我国利用安化茶叶换回大量重要的战略物资。 现在广泛认为安化是中国黑茶的发源地。据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曾有竹篓盛装的茶叶出土,但时代久远,难以探究当时茶叶的制作工艺。据《巴陵县志》卷七第二页记载:“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昔之称兰芽锅青,用火焙之,统呼黑茶云”,这可能是安化黑茶早期的雏形。年彭先泽先生所著的《安化黑茶》书中记载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黑茶”一词仅见于安化,其他地方的黑茶如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藏茶等等虽然属于黑茶类,但都不直接叫黑茶,此时的黑茶制作工艺已趋成熟。 中国黑茶分布 时至今日,经过传承和演变,安化黑茶发展出一系列产品,通常认为安化黑茶是指原产地为湖南安化县,以云台大叶种为代表的安化群体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安化本地传统制作工艺初制(杀青、揉捻、渥堆、复揉、七星灶松柴明火烘干等)和精制(挑拣、筛分、拼堆、紧压、人工后发酵和自然陈化等),制作成三尖(天尖、贡尖、生尖)、三砖(黑砖、花砖、茯砖)、花卷(千两茶、百两茶等等)等系列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安化除了黑茶之外还出产绿茶和红茶,且风味独具,品质颇佳。 高马二溪茶厂内的千两茶 安化黑茶的茶树与茶园 安化茶树品种丰富,是国家确定的茶树品种资源库。安化原生有性繁殖茶树统称为安化群体品种,从安化群体种里选育出来的云台山大叶茶还是国家首批确认的21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以之衍生出来的槠叶齐、白毫早、湘波绿是国家级优良品种。 安化之行最让人难忘的这里独特的茶园地貌。安化多山多水,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座,群山连片,除了柘溪水库外还有资江横贯县境,溪谷纵横,水源丰富。这里的许多茶园都位于山坡上的密林之中,茶树混杂在树林中,这样的环境很适合茶树生长。茶树的习性是喜阳怕晒,喜阴怕湿,生长需要阳光,但如果是烈日暴晒又可能会导致茶树枯死,高山地区多云雾,加之茶园四周都是大树,云雾和大树既可以遮阴,又能形成漫反射的散射光,是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光照环境。与此同时,因为茶树都是散漫的生长在山坡上,安化降雨充沛,山坡上土质湿润,含有丰富的石砾,疏水性好,斜坡地形亦可避免积水影响根部的呼吸作用,让茶树可以蓬勃生长。 云台大叶种母本园 此外,安化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冰碛岩,其全称为冰碛砾泥岩,形成于距今6~7亿年间,当时地球上曾发生了全球性“冰盖气候”的“冰球事件”,冰期后又发生了“热室气候”事件。这种极热和极冷的现象形成了稀罕少见的冰碛岩,其色泽灰褐,质量重,坚而脆,内夹杂有砂石或其他小生物化石,世界上除南非共和国有小面积的冰碛岩外其余基本都分布在中国安化境内。在云台山等地有大量的冰碛岩散布在茶园之中,看起来茶树就像生长在岩石之上,与武夷山岩茶的生长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茶园里出产的茶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冰碛岩地貌与茶园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安化境内形成了以“两山、两溪、六洞”为主的茶叶产区,两山是指云台山和芙蓉山。云台山有大量的冰碛岩地貌,许多安化本地人都说有冰碛岩的地方必有好茶,这里也是云台大叶种的发源地,这个茶树品种能长到手掌大小,生命力强盛,抗逆性强,内含物质丰富,所以云台山的茶叶口感强劲饱满,刺激性强。云台山所在的马路镇传统是以红茶为主,但现在的重心也转移到了黑茶上,而且云台山茶旅一体化的规划方案值得国内许多地方学习。 从云台山俯瞰山下的村庄 芙蓉山位于仙溪镇芙蓉村,最高峰海拔多米,由72座大大小小的山峰构成,芙蓉村是安化最偏远、地势最高的行政村,据说这里出产的茶叶顺滑甘醇,有明显的花果香,茶气充沛,源源不断的回甘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位于田庄乡的高马二溪村大概是最知名的安化黑茶产地了,它因高甲溪、马家溪两条溪流而得名,这一带平均海拔米左右,分布着许多冰碛岩,当地植被多样性丰富,生态良好,有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出产的茶叶内质丰富,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即列为贡茶,有“天生好原料”之美誉。 安化的茶园,近乎野生环境 年在安化黑茶核心产区田庄乡高马二溪村发现了一块石碑,顶行书“奉上严禁”四个大字,碑上的字文大多清晰可辨,对“私改戥秤”、“搀搭低潮”等买卖双方有违公正的行为明确予以禁止,石碑落款处写着“道光四年(年)八月初一日各乡公刊”。“奉上”就是奉皇帝谕旨之意,这也说明安化在明清时期一直都是贡茶产地。 奉上严禁石碑/图片来自网络 安化许多黑茶都号称原料来自高马二溪,然而高马二溪山高路远,茶树以中小叶安化群体种居多,叶片柔软多汁,茶叶产量有限且青叶价格比其他地方高很多,真正会到这里收购茶青的实为少数,纯正的高马二溪茶内质丰盈,水路细腻,耐泡性佳,回甘明显,气息绵长悠远。高马二溪的茶辨识度较高,如果经常喝正宗的高马二溪茶,外地茶一入口便能感受到区别,我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便是一边喝着岁越?高马二溪天尖一边动笔,连绵不绝的回甘一直充盈着口腔,有如泉涌。 岁越?出品的产自高马二溪的安化黑茶 六洞是指思贤溪内的火烧洞,竹林溪的条鱼洞,大西溪的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的深水洞,竹坪洗的仙缸洞,这里的洞并非是指山洞,而是指山地间有点像开了葫芦口的小盆地,与武夷山的三坑两涧两窠一洞相似。近年来两山两溪产区比较红火,六洞产区相对来说不那么知名,但安化境内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众多,只要是纯正的安化黑茶,工艺到位,存放得当,口感都不会让人失望。 用安化黑茶标杆性人物伍湘安老爷子的话来说,对于安化黑茶原料是基础,技术是关键,陈化是升华。好的产地可以得到好的茶青原料,好的原料具有丰富的内涵,喝茶喝到最后,往往就是通过茶叶的口感来和大自然进行直接的交流。 岁越?安化黑茶,图片由岁越申总提供 安化黑茶的初制工艺 安化黑茶制作流程复杂,分为在春季进行的初制阶段和夏秋季节进行的精制阶段。初制阶段主要有采摘、杀青、揉捻、渥堆、复揉、七星灶松柴明火烘干等步骤。 从每年四月中下旬谷雨前后到六月中下旬的芒种前后是安化黑茶的采摘时间,制作天尖、贡尖和特级砖茶的原料采摘相对细嫩,以一芽二三叶为主,制作黑砖和茯砖的原料就相对粗老,以一芽四五叶为主,有时候还要采摘茶梗已经开始变红带褶皱叶的齐口茶。因为采摘的茶青比较粗老,所以黑茶采摘的时候时常用一种叫“茶摘子”的新月形工具把茶枝切断,否则单靠人手是很难揪下来的。 许多安化黑茶茶园都是有机管理 黑茶杀青以前是在铁锅中进行,因为原料较老,含水量较低,往往会在杀青之前先在茶叶表面洒水,现在一般以机器杀青为主,根据鲜叶老嫩、水分含量来调节温度进行焖炒和适时抖炒。 黑毛茶的揉捻分为初揉和复揉,初揉是在杀青后趁热揉捻,让茶叶揉搓成条,茶汁溢出,为渥堆创造条件。因为叶质粗老,在揉捻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将叶肉和叶脉分离,不然叶面卷成丝瓜瓤,叶梗表皮剥落成脱皮梗,就会成为次品。 杀青和揉捻的机器 揉捻后的茶叶无需解块,直接渥堆,一般是在25℃的室温、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的环境比较合适,渥堆至茶叶变成黄褐色,青气消除,发出甜酒糟的香气时为佳。黑茶的渥堆和红茶的发酵看起来流程相似,但实则不同。红茶的发酵是以茶多酚等物质的氧化反应过程为主,在揉捻后需要解块以便能让叶片与氧气接触,通过来自茶叶内部的多酚氧化酶促进单分子形态存在的儿茶素经氧化聚合成寡聚或高聚茶多酚;黑茶的渥堆是以微生物发酵为主,兼有部分酶促氧化反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纤维酶、果胶酶等,不但可形成红茶素类多酚,还可水解出更多的可食纤维,茶多糖和肽类物质。黑茶的渥堆与酿酒时的发酵类似,都有微生物的参与,所以才会发出类似甜酒糟的香气。 岁越?黑茶的叶底 渥堆后的茶条有回松现象,所以要适当复揉以便保持条索卷紧,进一步整饰条形,破损细胞,从而增进冲泡时析出的内质和调整外形。 随后便是烘干,传统的安化黑茶采用松柴明火七星灶烘干,这种特别砌成的灶有7个孔,燃烧马尾松,不避明火,不忌烟味,烘茶时分7~8次加入湿茶,待上层有八成干时翻动茶叶,上下互换,直到茶叶完全烘干。注意七星灶必须使用马尾松架起来烧,不能用其他杂木,否则味道不对,而且松柴要足够干,否则烟太大,烘茶就变成了熏茶,烘是明火不忌烟,熏是只见烟,不见明火。 使用七星灶烘干的茶叶色泽乌黑油润,有独特的松烟香,这是安化黑茶独特的烘干方法。但七星灶也有不足,产量低,成本高,速度慢,而且七星灶怎么打、用什么样的松柴、火的烧法都有讲究,现在只有少部分茶叶是按照传统工艺采用松柴明火七星灶烘干。 七星灶 使用七星灶松柴明火烘干的茶叶带松烟香 灶下面有七个孔,烟火可以从这里渗入 大多数厂家使用烘干机,茶叶每次进去烘10分钟左右,一般要烘三次,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茶汤色泽较清,但有人认为烘干机只能把叶子烘干,对于茶梗中的水分无法像七星灶一样烘干得比较彻底,烘出来的茶叶容易返潮,不耐存放。但现在市场上对于安化黑茶的需求量太大,因而最主流的烘干方式还是烘干机。 茶叶烘干机 此外也有少数茶厂会使用日晒干燥和炭焙,前者受天气影响,后者是一种结合了七星灶和烘干机优点的方式,且有人认为上好的黑毛茶不应该有烟熏味,要有火焙味,这样才能更好的保留茶叶自身的花香,避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受到松烟的影响。炭焙的成本最高,产量也比较小,一般只用来加工天尖这样名贵的高端黑茶。 安化黑茶的精制工艺 在完成初制之后,安化黑茶还要进行原料筛分风选、拣剔、拼堆、高温蒸汽软化、紧压、人工后发酵和自然陈化等精制加工。包装按照不同的等级和精加工方法,安化黑茶可以分为三尖、三砖和花卷茶。 三尖是指天尖、贡尖和生尖,一般用篾篓散装,是现存最古老的茶叶包装方式。三尖茶是安化黑茶的上品,采用谷雨前后比较细嫩的鲜叶加工而成,曾经是西北地区贵族的饮品,道光年间天尖和贡尖列为贡品,供宫廷享用,这也是其得名原因。 岁越?辰山天尖茶 三尖的精加工工艺是类似的,其中天尖以一芽二三叶的一级黑毛茶为主拼原料,拼入少量二级黑毛茶;贡尖以二级黑毛茶为主料,拼入少量一级下降和三级提升的黑毛茶;生尖所用原料较为粗老,多为成熟叶片,含梗较多。 现在安化地区的茶厂主要生产天尖,贡尖和生尖制作的较少。天尖原料细嫩,汤色多为橙黄透明,香气丰富,多为花果蜜香,滋味柔和绵长,即便有苦涩味也能迅速化开并有醇爽的生津感,回甘明显,耐泡性佳,叶底青绿明亮,柔韧有弹性,适合清饮,且价格适中,即便是像高马二溪这样核心产区的茶叶也不会有很大的经济压力,相比于云南普洱和武夷山岩茶来说确实很实惠,性价比较高。 天尖茶曾更名为湘尖1号,年改回 天尖茶多用竹篓包装 篓内的天尖茶 在去安化之前我虽久闻安化黑茶之名但喝得不多,对黑茶的印象停留在黑砖和茯砖茶那样的感觉,总以为黑茶原料粗老多梗,多为陈香和粗老气,清饮比较寡淡。然而在离开湖南前夜经友人介绍前往岁越?黑茶品饮了几款细分小产区的精品安化黑茶,口感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上好的天尖口感出众,有岩茶之内质,绿茶之清爽,单丛之幽香,生普之饱满,经良好仓储存放后有红茶之醇厚绵长。岁越?黑茶的几位创始人和我一样同属80后,专业专注,按不同的产区和类型细分产品,以匠心精工制作黑茶,比如他们的一部分天尖便是炭焙烘干,因而茶叶有出众的口感,纵然我曾经喝过许多好茶,也不禁对岁越?黑茶留下难忘的印象。 鲜活的天尖茶叶底 俊少品饮安化黑茶时随手拍 安化黑茶的三砖是指黑砖、花砖和茯砖。虽然都是茶砖,但采用的原料各不相同,制作工艺也有一定区别,黑砖以三级黑毛茶为主,拼入部分四级黑毛茶(实际操作比这个复杂,黑砖茶的原料一直是有老有嫩有拼配,历史上还分包心洒面),然后在紧压环节压制成砖状然后烘干,其表面多为光面,没有花纹。不过用料比茯茶还是要好,;花砖简而言之就是把花卷茶的原料压制成黑砖,其制作工艺和黑砖相似,但原料品质稍优,含梗较少,且压制的最为紧实,同样重量的花砖厚度可能只有黑砖的一半到2/3,其表面尤其是边角处多有装饰的花纹,这也是其得名花砖的原因。 安化黑茶三砖对比 黑砖特写 花砖特写 《安化黑砖茶》的作者彭先泽被称为安化黑茶理论之父,他是安化县小淹镇沙湾人。年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委派留学日本九州大学的农学士彭先泽到安化筹建了湖南省茶叶管理处砖茶厂,也就是白沙溪茶厂的前身,他仿照湖北老青砖的压制方式经过不断试验,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片黑砖茶样,改变了数百年来安化黑茶只能作为原料的历史,这是安化黑砖茶的起源,随后该厂也研制成功了第一片花砖茶、第一片安化茯砖茶,创造了中国紧压茶历史上的数个第一。 安化黑砖茶 茯砖简单的说就是发了金花的黑砖,但原料比黑砖更为粗老,它压制的最为蓬松,含梗量相对较多,茶梗有助于金花生长,且茶梗的味道偏甜,对口感的改善有一定帮助。在历史上茯砖主要把在安化生产的黑毛茶运送到陕西泾阳加工成茯砖,建国后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将茯砖茶改为在安化本地生产,泾阳停止了茯砖茶的加工。近年来随着黑茶的流行,8年左右泾阳又再次启动茯砖茶的制作,有的品牌采用安化的黑毛茶进行加工,有的品牌采用陕西本地的原料加工,安化本地目前各大茶厂也都有茯砖茶生产。 茯砖茶,有许多金花 茯砖茶里含有一种叫“冠突散囊菌”的真菌,呈金黄色的颗粒状,散布在茶砖内部。目前安化的茯砖茶发花技术比较成熟,在蒸压成砖状并进烘之后,将茶砖放进专门发花的房间,调温排湿,创造适合金花生长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茶砖上就会长出金花。茯砖茶有一种特殊的菌香味,许多人认为茯砖茶的金花越多越好,金花多少是衡量茯砖茶的品质因素之一。 茯砖茶里的金花 花卷茶大概是安化黑茶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了,它是以千两茶为主的产品,采用上等黑毛茶为原料,用专门编织的花格篾篓包装成长条形的紧压茶,每支重36.25Kg,合旧秤两,故称为千两茶。市面上也有少量紧压成长条形的百两茶和十两茶,但总体而言还是以千两茶最为知名。 千两茶要求必须是安化本地的正宗道地茶,原料无梗无杂,黑毛茶原料经过筛分、拣梗、拼堆后用蒸汽蒸软,然后灌入花格篾篓,篾篓以新鲜楠竹制成,一支楠竹只能织一个篾篓,内衬蓼叶和棕片,待茶叶灌入之后用竹篾封口,然后用人工杠压和紧缩成形,随后树立在特制的晾棚里日晒夜露49天,在自然催化环境下进行后发酵和干燥。 正在晾晒的千两茶 许多人说安化黑茶的成本里原料占一半,人工占一半,确非虚言,安化黑茶虽然看起来原料较为粗老,但制作流程却很复杂。就拿千两茶来说,在历史上并非人人可以加工,相传以前只有边江村的刘氏家族掌握千两茶制作技术,年白沙溪茶厂聘请刘氏后人进厂传授千两茶压制技艺。根据中国茶叶公司编写的《中国药业经营史》记载,从~年千两茶累积生产支,产品全部按计划调拨,主销山西、陕西和宁夏等地。 年因千两茶操作繁杂,制作劳动强大,白沙溪茶厂对工艺进行改进,利用压制黑砖茶的设备将千两茶压制成花砖茶,千两茶停止生产,这是花砖茶的起源。年为避免千两茶制作技艺失传,白沙溪茶厂聘请一批老技工回厂,带领年轻人恢复生产千两茶,共踩制支,此后又中断了14年。年韩国人在台湾发现千两茶,第二年从北京到安化溯源,向专营黑茶的白沙溪茶厂定制了多支千两茶,于是千两茶年又开始恢复生产。 正在晾晒的千百两茶,安化黑茶充满了阳光的味道 台湾茶人曾至贤在1年出版了《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该书封面照片就是千两茶,书中更将千两茶称为世界茶王。此后千两茶乃至黑茶的热潮从日韩和东南亚开始,传回国内尤其是广东,然后逐渐在国内市场兴盛。 编织千两茶篾篓 垫在竹篓里的蓼叶和棕片 安化黑茶拼堆 将蒸软后的茶叶灌入篾篓 杠压 压制安化黑茶完全依靠人工 随后将其踩紧收拢 用木锤敲打调整 压好的半成品 压好的千两茶要日晒夜露49天 5年2月14日那一期央视《鉴宝》节目上一篓产于年的天尖茶被专家鉴定为价值48万元,此茶后来在全国各地展会上多次出现,标价一路飞升到数百万乃至上千万,让许多人意识到了安化黑茶的市场价值。后来在某品牌以“直销”名义的推动下,大肆宣传和强调黑茶的保健和养生功效,并有茶学届知名专家教授站台,一时风头无二,该品牌黑茶在短时间内销量大增,顺带着也让安化黑茶火了一把,知名度大大提升,但也让许多人把安化黑茶与“Chuanxiao”和“直销”关联在一起,此举是好是坏难以言定,请各位看官自行揣摩。 安化黑茶与养生 近年来关于黑茶尤其是茯砖茶的养生功能甚嚣尘上。作为茶商,我们当然希望茶叶的功效越多越好,最好如同宣传的一样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样茶叶就不愁销路了。但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科学,求真务实才是长久之道。 茯茶的原料一般都会含有较多的茶梗以便发花 茯茶中的金花 茯砖茶中的“金花”是真菌的一种,生长繁盛时会产生肉眼可见的闭囊壳,形似米兰花,色泽金黄,这也是“金花”得名的由来。自上世纪40年代起就不断有学者对它产生兴趣,最初它们被鉴定为灰绿曲霉,直到年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齐祖同教授在多次论证和比较后才认定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是“金花”中的优势菌,于是“冠突散囊菌”成了“金花”的学名。冠突散囊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并非茯砖茶独有,但在其他种类的黑茶中因为种种原因冠突散囊菌未能形成肉眼可见的“金花”,只是以营养菌丝的形式存在。 显微镜下的金花 “金花”在生长过程中,一方面消化茶叶里的茶多酚、糖类和氨基酸等养分,一方面向周围源源不断的分泌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生物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等,这些大分子有机物导致了黑茶中色香味品质成分的转化,最终形成茯茶特有的风味。许多品饮茯茶的人都能直接感受到一种微微散发的“霉味”,这来自“金花”产生的几张特殊的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加上香叶醇、芳樟醇和其他萜烯类成分赋予的花果香气,最终呈现出茯砖茶特有的“菌花香”。 茯砖以手筑居多,比较松散,以便金花生长 湖南农业大学在茯砖茶中成功分离出了茯茶素A和茯茶素B,它们具有一定的降脂功效,这是黑茶具有养生保健价值的理论基础。但一方面黑茶中茯茶素的含量比较低,需要服用极其大量的茶叶才能积累足够多的茯茶素,通过日常饮茶达到这样的效果几乎不可能;另外一方面关于茯茶素的研究还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尚无知名药企以黑茶入药或者将其作为原材料使用。如果茯茶真有宣传的那么神奇,且不说无法通过临床认证,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中医,为何某相关茶企连一个直销牌照都拿不到? 茯砖茶发花车间,严格控制温湿度 无论什么茶叶,主要的有效物质无外乎是茶多酚、茶碱和茶氨酸等等,这些成分对人体的影响早已明确,适量喝茶的确有益健康,但如果指望喝茶能包治百病,以茶代药那还是太极端了。总而言之,希望大家喝茶是冲着它的口感和品质而来,而并非是通过那些玄幻莫测人云亦云的功效而来。事实上,如果喝到自己喜欢的好茶,心情舒畅,一身轻松,自然就能通体舒泰无病无灾,何必缘木求鱼去迷信那些不靠谱的忽悠? 茯砖茶可能是目前安化黑茶里销量最大的 安化黑茶的品饮与储藏 安化黑茶品种较多,最常见的是天尖、黑砖、茯砖外加千两茶。冲泡时建议采用盖碗按功夫茶流程使用沸水冲泡,纯净水为宜,一般前几泡开水浸泡茶叶3~5秒后即可出汤,如果喜欢味道重一点可适当延长焖泡时间。黑砖和茯砖亦可按边疆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制作奶茶或酥油茶饮用。 除三尖外其余安化黑茶都是紧压茶,在饮用前需用茶刀撬开,按人数多少一般每次冲泡5~8克较为适宜。千两茶一般都是先用专门的工具锯成片,然后再撬开饮用,比较紧实的茶叶可以用水泡散后再按常规流程品饮。 锯开的千两茶剖面 用茶刀撬开千两茶 安化黑茶适合长期存放,且在一定年限内越陈越香,一般来说存放5~10年的安化黑茶味道会达到最醇和甘甜的程度,时间再久的话口感未必更佳。“越陈越香”有几个先决条件:1、制作茶叶的原料好,内涵丰富,有转化的基础。2、制作工艺到位,杀青、渥堆和发酵都没有失误,没有异味和杂味。3、陈放条件好,储藏茶叶的环境干燥、通风且无异味。 云上?黑茶的存茶库房 需要注意的是安化黑茶在紧压后虽然可能会采用日晒的方式干燥,但完成制作的黑茶并不适合直接在太阳下暴晒,否则茶叶可能会快速变质,产生“日晒味”。此外存茶的地方要通风,不能过于密闭,适度通风有利于为内部的微生物新陈代谢提供水分和氧气,能促进茶叶品质的有利转化。 陈年安化黑茶,大家猜猜这块花砖多少钱? 相比于其他茶叶,安化黑茶无论从外形、种类还是品质上都有其独特性,品味安化黑茶,从茶的滋味和香气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安化黑茶的厚重感足以胜过几世沧桑。喝一杯高马二溪天尖,顺滑甘醇,通透清爽,体感怡人自得,慢慢的心便与安化的山山水水融合在一起,顿觉眼前天宽地阔,心朗气清,林语堂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文末广告:如需订购俊少很喜欢的高马二溪天尖茶,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链接: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lanhuaa.com/mlhzp/5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秋意大利10天深度纯玩,15人小团13
- 下一篇文章: 洋丰洋洋史丹利绿丹利红四方走四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