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静通讯员黄辰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围绕两条主线路铺开:一是乡村振兴,二是粮食安全,并再次强调种子战略。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之时。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今年春播作物大田用种供应总体充足,但受去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影响,今年早稻种子供应偏紧。

种子,就是“农业芯片”。那么,杭州种业有哪些创新呢?杭州种子供应如何?在这春播时刻,记者走访了杭州种业集团及种粮大户——

01

春耕正当时,今年杭州粮食播种面积.7万亩

雨水刚过,气温回暖,钱塘新区产城融合中心抛荒地上,秋琴农业的农户们正忙着为绿油油的麦苗施肥、打药。

“今年我们大概49人是留杭过年,开年就开始了春耕工作,平田整地、测距挖坑、移栽新苗等。”据秋琴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耕秋琴农场共种植农作物多亩,其中小麦多亩。

“现在种小麦的这多亩地,是去年整理出来的荒地,翻修平整之后作为粮食用地,今年种的小麦预计亩产在斤左右,能有个好收成。”

而在两百公里外的淳安县汾口镇,张清的第一批早稻已经开始育秧了,预计4月20日前就能播种了。

张清是淳安汾口镇的种粮大户,也是千岛湖仙川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因为疫情,去年秧苗下种晚了几天,加上梅汛持续下雨,再生稻成熟期偏迟,收成也就少了。今年,张清种植水稻面积多亩,其中早稻多亩。

“今年选种了‘甬优’,价格有点高,47元/斤,以前种过,产量高,品质好,贵是贵了点,总希望今年收成更好一些。”张清说。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据了解,今年省下达杭州市粮食播种面积为.7万亩,其中早稻4.5万亩,晚稻66.5万亩,小麦14.8万亩,旱杂粮50.9万亩。油菜播种面积35.33万亩,总产量6.32万吨。

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数据,目前杭州已完成小麦播种20.22万亩、油菜播种35.85万亩、马铃薯等旱杂粮播种6.47万亩,且长势良好。

据悉,要确保这些粮食种植面积,全市还需应急储备粮食种子万斤、油菜种子1.91万斤。

02

忙碌的“种子站”,农户们的选择很丰富

临安区江桥路号,杭州种业集团临安营销服务中心大厅里,陈列着各色不同的种子,水稻、玉米、花生、蔬菜瓜果等,仅水稻就有中浙优8号、浙粳优、泰两优、甬优15等数十种。

“这些小包装的种子,都是供散户的,种粮大户的品种需求单一,都是大袋装,是直接预定的。”胡潜林说。

胡潜林是这家营销中心的负责人。据他介绍,这里除推广杭州种业集团选育的种子外,还销售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种子。目前,这里有各类种子多种,春播前已备种20多万斤。

农户们进进出出,都是来购买种子的。正和记者聊着,来自太湖源镇的骆大伯走了进来,扬着嗓子就问:“胡老板,哪种玉米更好吃呀?帮我推荐推荐!”最后,胡潜林给他推荐了“杭糯玉21”,“这是新品种,皮薄无渣,产量高,口感好,甜糯比例1:3。”

对多数农户而言,哪些种子产量高、品质好?完全不懂,全靠运气,有的种粮大户甚至每年要种20多个品种来对冲风险,有了“种子站”的耐心推荐和技术指导,农户们也就安心了。

“这些种子,至少要经过3年时间的试验试种才能销售给农户。临安90%以上的种子都是从我这里出去的,有人甚至拿着去年买种子的盒子来找种子,说明我们的种子还是不错的。”胡潜林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蔬菜瓜果种子的需求越来越大。除了卖种子,胡潜林还卖蔬菜瓜果苗,“大家都觉得自己种的蔬菜瓜果更新鲜、更放心,都喜欢房前屋后种上一点,自己吃!”

03

种子就是“农业芯片”,一粒种子需10年培育

今天,杭州市(径山)种业科技创新园的大棚内,杭州利丰种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继华和团队正忙着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播种工作。眼下,正是茄子、辣椒、西甜瓜等蔬菜瓜果的育苗季节。

大棚外面的水稻田,已完成了翻耕和施肥。“现在气温还比较低,水稻品种选育工作要等到四月底,那时,经海南‘南繁加代’选育的新品种新组合将在这里进行新一轮的选育。”汪继华说。

利丰种子公司是杭州种业集团全资子公司。大家对杭州种业集团并不陌生,这是一家集科研、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农业企业集团,虽然成立仅四年时间,但水稻及甜糯玉米的选育已走在了全国前列。

比如,杭州种业集团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推广的早稻品种“中组”,年在余姚牟山镇百亩示范平均单产达公斤;年在诸暨市再次实现百亩示范平均单产公斤。

“该品种最大特点就是早熟、高产、稳产,连续两年在不同环境中实现百亩示范亩产公斤以上,适合在浙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种植,年该品种通过了农业农村部超级稻认定,成为目前我国4个早稻超级稻品种之一。”杭州种业集团董事长孙利祥说。

孙利祥曾担任过杭州市种子总站站长,多年扎根种子行业,深知“种子的力量”。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水稻亩产只有公斤左右,现在亩产能达到公斤了,为什么?这就是农业科技的力量。”

在孙利祥眼里,种子就是“农业芯片”。他说,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也可以带动一个产业。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温岭麒麟瓜和建德草莓都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

但是,培育一个优良品种谈何容易?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一个优良品种,理论上要求同时具备高产、优质、多抗(耐涝、耐旱、耐高低温、抗病虫等),选育一个优良品种至少需要8-10年时间。”

目前,杭州种业集团已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88万亩,安全供种余万公斤,承储省市县三级储备种子万公斤。“年来,我们选育审定水稻、鲜食玉米、鲜食大豆、西瓜等农作物新品种14个,创制和积累育种材料3.5万余份,填补了我市水稻不育系审定和农作物品种国家审定两项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选育的“浙杭K2A”不育系得到中国水稻研究所胡培松和钱前2位院士的肯定和引用。

04

“洋种子”卡着“美好生活”的脖子

我国粮食种子究竟情况如何?在今年“两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种子在“有没有、保生存”这个问题上,立足国内是能够满足的。

比如,水稻、小麦两种最基本的口粮,完全用的是自主选育品种,外资企业占我国种子市场份额只有3%左右,进口种子占全国用种量只有0.1%。

同时,他坦承在“好不好、高质量”方面的差距。比如,玉米、大豆单产水平还比较低,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的60%。蔬菜里的甜椒、耐储番茄等种子,从国外进口还比较多。

在这一点上,孙利祥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虽然我们主粮种子自给率在98%以上,但在高端甜玉米、西兰花、芦笋等高档蔬菜瓜果上,种子的进口比例还比较高。

他还以玉米“金银”为例进行了分析。“金银”是杂交一代水果型甜玉米新品种,甜度高,小孩子都爱吃,但种子完全依靠法国进口。“你说这种玉米不吃也可以,我们有‘申科甜2号’‘杭玉甜12’‘杭糯玉21’‘南甜糯’等替代品种,但这不符合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也就是说,“洋种子”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卡的不仅仅是农业,而是卡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5

如何“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目前,我国种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多、小、散、弱”的格局依然存在,科研与市场脱节、院校企研究“各自为政”等诸多问题依然突出,对美国ADM、邦吉、嘉吉及法国路易达孚等“跨国粮商”的打压时,很难摆脱“造不如买”的魔咒。

2月26日,周江勇书记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十四五”期间,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如何“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孙利祥看来,关键还是在种子,要“藏粮于技”。

要“藏粮于技”,就要培育更多优良品种,这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种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系统性谋划全市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良种推广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政策保障体系。

比如,围绕杭州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组织开展杭州特色的水稻、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和蔬菜瓜果新品种育种攻关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攻关。

“但这需要经费支持,杭州有没有可能统筹设立农作物种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农作物新品种育种攻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新品种示范推广、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研究以及团队培育等。”孙利祥说。

图片

吴静

编辑

宇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lanhuaa.com/mlhhy/1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