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17806.html
亲爱的同学们:

宅家的日子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为了把病毒彻底闷死,我们依然坚持没事不出门。为了在家仍然不落下学习进度,在这里,陈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这个学期的欣赏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年级美术下册,学习了解优秀中国画作品吧!

------陈老师

1.芙蓉锦鸡图

(《自制颜料》p14)

赵佶中国绘画绢本设色81.5cmx53.6cm北京故宫博物院宋代

画面的主体是一只凝神注目的锦鸡,衬以木芙蓉和菊花。花姿鸟态刻画得细腻逼真,生动感人。羽毛尾翎上的斑纹光泽表现得非常成功。可谓形神兼备之作。

宋徽宗

名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是一位艺术家皇帝,终日潜心迷恋于书法和绘画,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给画家以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创作优秀的作品,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的推动和倡导,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着突出的贡献。

2.果熟来禽图

(《自制颜料》p13)

林椿绢本设色26.5cmx27cm中国画宋代

画家选取果木的一枝写秋景,寂静的山林木叶泛黄,沉甸甸的果实早已熟透却无人采摘,任由虫儿噬蚀。一只小鸟蓦然飞上枝头,打破了空间的宁静。忽而,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仿佛被画面外更为诱人的景色所吸引。画家以活泼的形式突出表现了枝叶、果实的色彩和禽鸟的情态,大不盈尺却美轮美奂,在饱满丰硕的果实和小鸟怡然自得的鸣唱中,画外的情趣、诗意与画意相结合,加强了花鸟画借物抒情的目的,令人赏心悦目。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勒,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咬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可见画家从自然景致中“摄集花形鸟态”的高超写生能力。在构图上删繁就简,明洁奇巧,既保持了画院花鸟画“要物形不改”状物精微的写实精神,又表现出画家蕴藉空灵的审美追求。设色轻敷淡染,黄绿的叶子、淡红的果实、鹅黄的小鸟,分外和谐明丽。

本幅署款“林椿”。有“宋荦审定”藏印一方。此图为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林椿

南宋时期画家,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孝宗淳熙年间曾为画院待诏。绘画师法赵昌,工画花鸟、草虫、果品,笔法精工,设色妍美,善于体现自然的形态,所绘小品为多,当时赞为“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传世作品有:《梅竹寒禽图》册页,藏于上海博物馆。《果熟来禽图》、《葡萄草虫》、《枇杷山鸟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枇杷山鸟图》《葡萄草虫图》国家一级文物故宫博物院藏

3.金秋烁烁

(《自制颜料》p14)

李魁正()金秋烁烁年92cm×88cm纸本设色

年《金秋烁烁》获得第二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银奖);画面的红色十分突出,沉着的红色主要是朱砂色。在中国画中“朱丹”的“丹”本意指朱砂。以其纯正、鲜艳的红色和经久不褪的品格吸引着一代一代的画家使用。

李魁正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奖励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拥有众多著述及美术作品,获过多项奖项,包括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颁发的优秀人民艺术家奖。

4.阵风

(《风来了》p18)

陈龙周若兰(女)阵风58xcm

这是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得铜奖的作品。画中表现了几位藏族妇女在途中遇上阵风的情景,作品中风沙遮天掠地,连太阳都惨淡无光,四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地行走,各人的姿态不同,有的头巾被吹起几乎要飘走,她们只好用手牢牢的捂住,有的顶风弯腰,有的被风倒退行走,一位妇女的帽子被吹掉了,只好回身弯腰拾帽。她们的腰带、发辫、衣摆以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得飘了起来。

陈龙

(.8—)上海人。擅长中国画。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在浙江省温岭县电影公司工作。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副主任。作品有《阵风》、《塔尔寺印象》、《大队培训》等。

周若兰

上海人。擅长中国画。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美术系教师。作品《阵风》(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

5.白荷

(《彩墨游戏》p24)

张大千《白荷》年作

这是一张突出荷花本身的作品,画面简洁凝练,右边大半以上部分是一朵娇嫩欲滴的白荷正迎风飞舞,先用淡淡的颜色勾出大的轮廓,在瓣尖上用重色点染,这种画法与清人石涛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只是在线条的勾勒上更加流畅、柔媚。前景是一片硕大浓重的叶子,背景采用逐渐虚掉的方法,浓淡、虚实、大小的对比变化运用得自然娴熟,整张作品体现出明显的佛家气息。

张大千

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他是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6.泼墨仙人图

(《彩墨游戏》p26)

梁楷泼墨仙人图纸本水墨画48.7×2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画面上的形象是一位袒胸露怀的“仙人”,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像是行走在云雾之中,其脸部的眉、眼、鼻、嘴拥成一团,下巴胡子邋遢,似乎形象很猥琐,但却是尽脱俗相,透出傲骨的仙气。这画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是对传统线型经典语言的背离,是墨象语言真正独立的标志。

梁楷

生于年,父亲,祖父,曾祖父皆为宋朝大臣。东平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南宋画家。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八高僧故事图卷》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

7.荷花

(《彩墨游戏》p27)

潘天寿荷花中国画

新奇,壮阔,是潘天寿绘画作品构思构图的主要特点。据吴茀之先生评析,潘天寿的画不论画幅大小,都从高处、远处、大处和最新处立意,潘画取景的方法和角度与众不同。《荷花》集中展现了用墨“浓淡干湿”的不同。这幅画成仙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笔墨趣味。

潘天寿

(.3.14—.9.5),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年9月5日逝世。

8.屈原泽畔行吟图

(《端午节》p37)

傅抱石《屈子行吟图》年作设色纸本84xcm

画面上屈原散发披头,身着素衣,独立江畔而失魂落魄,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江水茫茫几接云天,无边无际,十分映衬“屈子泽畔行吟”的意境,极为形象地刻画了屈原投江赴死前得神态。整幅画用线高古,有六朝遗风,屈原的衣纹线条柔劲,毫无粗细轻重变化,一气呵成,圆转的线条颇显人物的风神。《屈原》图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屈原的眼睛,顾恺之曾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此图屈原忧愤不已,饱含感情,将忧国忧民的情态写露无遗,很符合传统人物画所要求的“气韵生动”的标准。这幅画在年以万被拍下。局部:画中屈原右手正欲握宝剑,暗示其虽无奈赴死但心仍有不甘,忧国忧民的形象呼之欲出。显出一种坚韧不屈。岸边散乱摇曳的杂草和水上波浪以“抱石皴”皴擦而成,一些杂草直接以中锋画出,力透纸背,充满动感。

《屈原渔父图》62*cm

故宫博物院

《屈原行吟图》83*57cm

傅抱石:(年10月5日-年9月29日),“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

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少年时代饱受艰辛,当过瓷器店学徒和补伞匠。热爱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刻苦自学,尤崇石涛,年考入江西第一师范学校,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从此走上艺术之路。年傅抱石进入东京日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很快以画、文、书、印“四绝”全才崭露头角,尤以山水画见长。年7月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除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美术史教授外,先后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务。人民大会堂里的巨幅《江山如此多娇》就是他与关山月共同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由毛主席亲自题字,代表作品:《山阴道上》《钟馗》《屈原》。

9.南都繁会景物图卷

(《端午节》p38)

仇英《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中国画绢本设色44×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又名《南都繁会图》,因真实地反映了明朝旧都南京市井情形,一直享有“南京本土的《清明上河图》”之盛誉。该图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画面多处损伤,模糊不清,一直藏之高阁。为开发秦淮河文化资源,秦淮河建设指挥部两赴北京,请国家博物馆技术部拍照片剪辑扫描,才使我们一睹“真容”。画中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面从右至左,由郊区农村田舍始,以城市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在明皇宫前结束。画卷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两岸建筑,佛寺、官衙、戏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门,层层叠叠;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长卷绘有家商店及招幌匾牌,多个职业身份不同的人物,侍卫、戏子、纤夫、邮差、渔夫、商人等“行走”在长卷上,神态丰富,展现出一幅繁华、富庶、热闹的市井生活画面。

仇英(约-)

(约—年)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杰出画家。长期住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画,师周臣。以卖画为生,精于摹古,不拘一家一派,善画人物、鸟兽、山水、楼观、舟车之类,皆秀雅鲜丽。他以广泛的题材和工整细丽的风格,适应当时地主富商的需要。尤擅长人物画,创历史风俗的新格。画风流丽纤巧,为当代人物画的师范。画山水,喜设大青绿色,用笔萧疏,意境简远,工巧入神。

10.十二月令图轴——五月竞舟

(《端午节》p38)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五月竞舟清绢本设色x.5厘米郎世宁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为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由12张图组成,分别描绘雍正皇帝在一年十二个月份中的生活休闲场面。对于画面中的场景,美术史界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图中场景是画家创作时虚拟的场景,也有的学者认为图中的场景借鉴了圆明园的场景。   此图描绘的是五月端午时节,皇家欢度端午节的情景。图中雍正皇帝身着汉装,与众皇妃、皇子欢坐于码头楼阁之上,数艘华丽的宫廷龙舟驰骋在水面之上。整幅画面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郎世宁

(.7.19—.7.1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意大利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主要作品有《十骏犬图》《百骏图》《乾隆大阅图》《瑞谷图》《花鸟图》《百子图》等。

11.收获

(《农家乐》p41)

收获(中国画)方正

工笔人物画"收获"系列连续获得两届"全国青年美展"大奖,这幅画是系列作品的其中一张,它向我们展示了农田里收割稻谷的情景,画中七个人物年龄、服饰、神态、动态各不相同,他们谈笑风生,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整幅画用笔细腻,色彩明快,渲染了喜庆的气氛。

方正

年生,湖北监利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笔画家,湖北美术学院青年教师。

同学们,欣赏完了一波优秀著名的中国画,你是否对中国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呢?现在,你能说说中国画的特点了吗?

中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中国画使用的笔、墨、纸、砚、印等工具材料

中国画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而在以色彩为主的中国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中国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今天的欣赏就到这里,同学们可以把今天所得与家人一起继续探讨,学习后的分享和讨论,可以让你习得更多,收获更丰富。如果你意犹未尽,还可以在学习强国app,或电视、网络里搜索《百年巨匠》,了解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等大师的故事。

陈老师

与你一起同行

END

yan的天空

发现美,因你而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lanhuaa.com/mlhjz/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