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王老师正在操着一口东北普通话背古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随着几声小鸟的哀哀的低吟,北屋的门开了,曾晓东提溜着一个崭新的竹鸟笼子走了出来。他一边和王老师打招呼,一边走到院子东北角的无花果树下,把大鸟笼子挂在了树上。无花果树仿佛正要从冬眠的梦中醒来,一个个枝头上已然绽出了浅绿色的嫩芽。笼中的小鸟四顾茫然,又喳地叫了一声。王老师笑着凑过来:曾书记,养鸟哪?嘻嘻!……曾晓东笑道:我是闭门家中坐,鸟从天上来。曾大大!西厢屋的文燕披着一头瀑布似的长发从窗口探出头来:天上的小鸟不往张家飞不往李家飞,单单往你家飞,——你得请客!嘻嘻……请客!东厢屋的门被哐地撞开了,先冲出来一只自行车的前轱辘和放着饭盒的车筐,然后挤出来的是小曲的一张仿佛没洗干净的面孔。小曲一边搬着车子往外走,一边阴阳怪气地唱道:咱们工人有力量,嗨!……他一抬头看见了挂在树上的鸟笼子,又见曾晓东笑眯眯地站在一旁,脖子一梗梗,道:咦?……谁的裤裆大,漏出这么个鸟来?文燕掩嘴一笑,忙把脸儿隐藏到了红彤彤的玻璃窗子后面。曾晓东有点儿不快:小曲,怎么说话呢?我靠!……小曲推着车子往外走,出了院门又嘟囔道:这年头老天爷也势利眼,天上的小鸟也往当官的家里飞。唉!……曾晓东摇摇头,语重心长地叹道:一开口就打击一大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工人哪!他从树上摘下鸟笼子往家里走,走到门口时又回头说:王老师,回头来我家喝茶。王老师点头哈腰地答应着:成!三王老师是刚从东北迁来的,和邻居们都还不太熟,心里又惦记着那只小鸟,就想借着这个机会上北屋家串串门。吃了早饭之后,他敲响了曾晓东家的门。请进!是曾晓东的声音。王老师推门进屋。哟,王老师,快请进!曾晓东正坐在沙发上,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这时忙把手中的书夹上书签,放到茶几上;上来拉着王老师的手把他让到沙发上坐下。玉娘也笑盈盈的从里间屋出来了:王老师来了!曾晓东:玉娘,泡茶!哎!……玉娘转身忙着去洗茶具、泡茶。王老师打量着室内的摆设,见鸟笼子放在南窗台上,茶几上放着一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他心里有点奇怪。抬头看了看曾晓东,说:曾书记,在家读马列哪?当年港务局推荐我上大学的时候,送给我这么一套书。曾晓东说:这些年光忙着上班,也没认真地读一读;现在不上班,有时间读书了。这书看得下去吧?经典呀,确实是工人阶级的《圣经》。玉娘用一只托盘把茶壶和茶杯端过来,把刚沏的茶倒进茶杯,一一端到王老师和丈夫面前。屋子里袅袅升起一股清新的茶香。玉娘在一只藤椅上坐下来,一边刺着一幅十字绣,一边听二人说话。说起早晨的事情,王老师说:小曲没文化,说话又冲,你别往心里去。曾晓东:小曲他们厂——异型钢材厂,现在转成民营企业了,一月还拿不到元,我很同情他们。又说:我和他爸还是同学呢。王老师:哦?…………曾晓东和小曲的父亲上中学时是同学,文化大革命时分成了两派。有一次,小曲父亲那一派人的抓住曾晓东,把他关在一间地下室里。小曲父亲拿着一把刀子,直在曾晓东的面前比划,说:就看着你是个烈士子女,否则我非一刀捅死你!曾晓东的父亲、母亲,解放前是光华染织厂的工人,他们很早就参加了地下党。临解放时,党组织派他们夫妻二人出城给解放军送情报,出东口子时暴露了。为了掩护母亲完成任务,父亲掏出枪和敌人搏斗,受伤后被国民党军抓住了。他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守住了党的秘密。夜里,敌人把父亲塞进麻袋里,拖到一条舢舨上,摇到海里沉了。父亲牺牲不久,共和国成立了,母亲也生下了曾晓东。他是个遗腹子,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听罢曾晓东的叙述,王老师的眼圈微微有点儿红了,他怜惜地端详着曾晓东,良久方说:你父亲、母亲都是英雄呵!又问:小曲的父亲现在好吧?曾晓东:因为观点不同,我们之间40年不来往,直到今年春节才坐在了一起。唉!当年,——年龄大了,经的事多了,以前的事情看得也就淡了。王老师:好!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曾晓东:小曲他爸10多年以前就下岗了,那天晚上他喝了很多酒。听说他儿子找了个农村对象,又没有房子,我就帮他联系,租下了这院里的东厢屋。我搬来晚,和邻居们还不太熟悉,王老师说:西厢屋那位小姐是干什么工作的?她怎么天天打夜班呀?”曾晓东刚要说什么,玉娘忙制止他:不知道的事情别乱讲!曾晓东一听,不再说什么,低头端起茶杯喝茶。王老师似有所悟,也忙换了话题:曾书记根红苗正,又正是干工作的年龄,整天呆在家里太可惜了。曾晓东哈哈一笑:我和队上的主任弄不到一块儿,我不能同意他的一些做法;我就给局组织处递了申请,要求退居二线。老婆已经退休了,儿子在山东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我不差钱。这时,笼子里的小鸟低低地哀鸣了一声。王老师:这小鸟看上去不太旺祥。曾晓东站起来,过去逗逗小鸟,叫它:小伙儿!……小伙儿!……小鸟懒懒地不搭理人。玉娘:从昨天上午进了这个门,一直不吃食。王老师:真的?饿轻了,曾晓东说:给它来个三年自然灾害,它就什么都吃了。王老师哈哈大笑。我就奇怪,这么多的别墅、高楼大厦,这小鸟怎么偏偏就飞到所城里,飞到我家里来了呢?曾晓东说。我到图书馆查过资料,咱们所城始建于明朝。王老师侃侃而谈:当时朝廷为了防备倭寇的侵扰,在沿海一带设卫、所。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年),在咱们这儿设了奇山守御千户所,简称奇山所;咱们南面的山叫奇山;因为有城池,后来人们就叫这儿所城。也就是说,咱们所城最老的房子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这样假设一下:这只小鸟的祖父,或者曾祖父,就曾经在这屋子里生活过。清朝的八旗子弟们是很会养花玩鸟的。后来随着一次次的战乱、兵燹,这屋子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这小鸟的老祖宗也被惊吓得飞到深山里去了。但是,老祖宗身上的某种基因却遗传给了它。现在没有战争,没有动乱;但城市像气吹似的急剧膨胀,山上修路的、立亭子的、盖别墅的、打眼放炮的……越来越多;树越来越少,鸟类能吃的小虫子也越来越少,于是小鸟就又想到人世间来了。但是它的遗传基因不认小别墅,不认高楼大厦,就认这小胡同、四合院。曾晓东听了哈哈笑道:王老师不愧是大学教授,富于想象力。鸟类的事情我不敢说,人还不是这样?王老师说:我祖父年从胶东闯关东上了东北,我父亲是东北生人,我是在哈尔滨长大的。哈尔滨那大城市什么没有呀?我退休以后,学校组织我们出来旅游;看到咱们所城,我一下子就被它迷住了!多么幽静的小胡同,多么温馨的四合院!我当时就觉得我好像见过这里,甚至觉得我的迷迷糊糊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度过的。也许是以前做梦见过这样的地方?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到咱们所城来养老!儿子听说我想回胶东养老,要给我买一套楼房,我不要。我在哈尔滨就住楼房。头上顶的是水泥板,脚下踩的是水泥板;在9楼,晚上睡觉时都觉得一颗心悬在空里。哪有咱们这小院好呀!一出门就接上地气了,一抬头就能看见蓝天、白云……心里熨帖呀!   曾晓东:老师说话有学问,希望王老师经常来喝茶,聊天。四第二天是个星期天。早晨,贪睡的年轻人还沉浸在甜美的回笼觉中,小院里已然响起了小鸟的怯生生的啼鸣。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王老师正在背古诗,见曾晓东提溜着鸟笼出来了,就问:小鸟开始吃食了?吃!我早晨起来一看,盅里的小米下去一小半了。曾晓东得意地说:我早说了,不吃是饿轻了。……您老背诗,我领着它到公园里溜溜去。回见!出所城东门,再向东北走,有一处公园;在公园的东南角,每天早晨是一个鸟儿的世界。养鸟的老人们或是手提一只鸟笼,或是肩挑两只鸟笼;来到这里之后,或是把笼子放到树下,或是把笼子挂到树枝上;然后站在一边,静听小鸟的歌唱。曾晓东提溜着鸟笼子一在公园里出现,立刻就引起了鸟民们的         五    又一个早晨来临的时候,王老师来到院子里,刚要进行他的“天天背”,就听着北屋里曾晓东正在跟小鸟说话:呵呵,小伙儿,我差点让你给蒙了,你想干什么?想飞呀?王老师踱到北屋窗下,见曾晓东正拿一根铁丝在绑鸟笼子;笼子里的小鸟,像犯了什么错误似的躲避在一边。曾书记,给小鸟修房子呐?王老师隔窗问。嗨!……别提了,曾晓东说:昨天晚上,我就听着动静不大对;今早晨一看,它啃了一夜竹笼子,嘴都啃出血来了,它想越狱逃跑!王老师,玉娘在屋里探头问:你不是说小鸟是因为山上的树越来越少,主动要上咱们家里来吗?王老师沉思良久,说:人的认识永远也不能穷极真理。无数个相对真理之总和,名曰“绝对真理”。我们现在可以作这样的假设:这只小鸟的故乡,是在东北的大森林里,秋天来了,它飞到咱们这儿过冬;开春了,它又要飞回到它的东北老家;因为一时的阴差阳错——迷失方向了?头疼脑热了?——它这才飞入了咱们家。曾晓东把手中的铁丝打好最后一个结,拍打着两手说:管它什么原因呢,一会儿我上花鸟市去买一只铁笼子,我要让它尝尝铁窗的滋味!话一出口,曾晓东又觉得有点别扭。呵呵,铁窗就是监狱,是对自由和生命的扼杀呀。六曾晓东到花鸟市买回一只不锈钢笼子,锃明瓦亮的,很漂亮。但小鸟刚住进去的时候,神情显得有点沮丧,仿佛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在大人们面前有点抬不起头来。曾晓东在一旁逗它:小伙儿,别垂头丧气的。我们的政策是:允许人犯错误,允许人改正错误。只要你不再逃跑,你就还是好同志。玉娘在一旁偷着直笑。她手中那一幅十字绣,已经快绣完了;绣的仿佛是几匹马。太阳一次次的从东厢屋的屋脊上升起来,又一次次的从西厢屋的屋脊上落下去。有时候,西边的太阳还没落下去,东边天上就有一弯月芽升起来了,分不清它们是谁在撵谁。小鸟渐渐地习惯了铁笼子里的生活。每天早晨,曾晓东睡得正香的时候,小鸟就开始喳喳地叫起来了,那叫声常常会把曾晓东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梦境驱散,然后引他进入一个彩色的梦中:……只见一轮桔红色的太阳,仿佛刚在东海里洗浴过,就那么湿漉漉地升起来了,在林梢上轻轻地晃动着;一道道青色的山岭在远处奔涌,像是用蜡笔轻轻地画在天幕上的;缓缓起伏的山坡上,是一片一片的小树林,有松树,橡树,槐树,榆树……春天啦,所有的树上都长出了嫩嫩的绿叶。沿着蜿蜒曲折的林中小路走一会儿,就觉得人的五脏六腑都变成绿色的了。脚下是厚厚的隔年的落叶,人走在山路上,像是踩在厚厚的地毯上。走过每一片小树林时,都会看到树上有一些小鸟,有黑色的,黄色的,还有翠绿色的……喳喳的鸟叫,引来了小松鼠,小野兔,还有披着漂亮羽毛的雉鸡。曾晓东走在林中的小路上,他前面树上的小鸟见了他,大都扑棱棱地飞离树梢,飞向太阳、飞向远方;也有的并不怕他,仍站在树枝上,朝他嘁嘁喳喳地叫着……当他从睡梦中醒来,一睁眼:不见了大山,不见了树林,只有小鸟的叫声,——是铁笼里的小鸟在叫。他就从床上爬起来,懒懒地走到鸟笼跟前,说:小伙儿,谢谢你给我一个好梦!玉娘在一旁笑道:我看咱们的小鸟胖了。自来水也不喝了,要喝矿泉水,普通小米也不吃了,要吃托人买的“贡米”;自从那天尝到香肠的味道了,每天还得吃点荤的,它能不胖么?曾晓东说。这些日子,王老师怎么也不来串门了?知识分子的架子大,哪好意思老来?那你就回拜他一下呗?曾晓东:嗯,也是。这天上午,曾晓东换上一身干净的休闲服,对着镜子梳梳头,接过玉娘递给他的一包巧克力,到南屋王老师家串门。王老师的老伴儿见是曾晓东来了,高兴得一张胖脸笑成了一朵大立菊;小滨滨拿到曾晓东捎给他的小礼物,笑嘻嘻的到一边玩去了。曾书记,王老师一边忙着给曾晓东沏茶,一边说:我在这家就听到了,小鸟叫得越来越欢实了。嗯,成了我们家的一口人了,曾晓东说。他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来,一抬头,见正面墙上挂着一幅油画。是最后的晚餐?他问道。哎,老伴儿信教。王老师说。唔,有信仰比没有信仰好。曾晓东又问:这里面哪一个是出卖耶稣的尤大?那个一边抓紧钱袋子、一边紧张地看着耶稣的人!老太太在一旁,指着画面上耶稣左边的一个“黑胡子”说道。曾晓东:啊,看来金钱真是能把人变成鬼呀。王老师:过去人们经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现在人们经常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是呀,曾晓东说:应该让小曲他们的工资再多一点儿,他们很快就会有孩子了;他们的孩子,应该和别的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小夏、文燕也都应该找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靠劳动养活自己。我父亲他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还不就是为了要建立一个人人有活儿干、人人有饭吃的社会?我看西厢屋那位小姐,有好几天没上班了,整天在家蒙头睡大觉。老太太不无忧虑地说。是吗?曾晓东有些吃惊,说:我们这个院里的人们,应该互相帮扶,不能让哪一家倒下;有一家倒下,我们这院就成三合院了;有两家倒下,我们这院就成二合院了。我们这个四合院不能倒,我们所城的城墙不能倒!兄弟,你是个好人哪!老太太说。曾晓东起身告辞。小滨滨跑过来,拉着他的手问道:曾爷爷,你的小鸟呢?曾晓东:我把它关在铁笼子里呀。为什么?让它每天唱歌给我听呀。小鸟将来会老死在笼子里吗?曾晓东心里一惊,转而笑道:哎呀,小滨滨提的这个问题很尖锐,我还没想到呢。小孩家家的不要乱说!王老师朝着滨滨把脸板了起来。   七所城里有一条南北大街直通城的南门和北门,有一条东西大街直通城的东门和西门,两条大街交叉的地方,位于城中心位置,是一个比较宽畅的十字路口;在十字路口的东北侧,有一株盘根虬曲的老槐树,据说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到了夏天,老槐树高大的树冠,遮天蔽日,能在树下铺下一个很大的树阴凉,是老人们纳凉、讲古的好地方。在老槐树下,有一个笨重的石臼,据说是早年间妇女们用来舂高粱米用的。这几年,树底下也有摆小摊的,卖烟袋嘴子、玉佩、古钱币,卖文革时期的各种像章、红袖章、小红书……给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这天早晨,路过所城里十字路口的人们,发现老槐树上贴出一张布告,上写道:兹定于明天上午(3月24日星期六),在大槐树下放飞一只小鸟,让其回归蓝天,回归山林,回归大自然。欢迎邻舍百家们前来观看。署名是“曾晓东”。同院的邻居们,看到贴在老槐树上的“布告”,这才知道曾晓东要放飞小鸟。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曾家,想问问是怎么回事?这小鸟放了太可惜了。小曲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笼中的小鸟,嘟嘟囔囔地说。俺曾家兄弟是个心中有上帝的人,要放生了呢。王老师老伴儿喃喃道。曾晓东:大姐,我下星期一要上班了。邻居们都愣住了!曾书记,王老师问:单位又要你回去?曾晓东:不,异型钢材厂聘任我去干党支部书记。太好了!小曲一听大笑道:大叔,你上我们厂去,我就有救了。别那么说,我又不是救世主。曾晓东说:要提高工人阶级的地位,最终还要靠组织,靠工人阶级自身的努力。小曲“哎哎”地答应着。众邻居散去之后,独独文燕坐在沙发上还不肯走,似是有什么话要说。曾晓东笑道:小鸟明天就要远走高飞了,文燕——你不会是在这等着我请客吧?文燕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她突然从沙发上站起来,扑通跪在了地上,一边哭一边说:曾大大!玉娘大姨!……你们帮帮我吧!我……失业了!曾晓东哭笑不得地对玉娘说:快把她扶起来!玉娘把她硬从地上拖起来,推她重新坐到沙发上。文燕,曾晓东问:你这是怎么了呀?”公安局扫黄打黑,把我们从业的那家大酒店封了,总经理被抓走了,把我们都赶跑了。文燕哭诉道:我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金项链也卖了。曾晓东这才注意到,她的脖子下面是有点儿空荡荡的。他没好气地说:吃不上饭也找我呀?——我是市长呀?文燕哭着又要下跪,玉娘忙把她挡住。文燕:曾大大,我叫你大大!曾晓东:你若是不愿意叫大大,就叫我大哥!又说,文燕,你还年轻啊!听说你是中专毕业,会车工;从头做起吧,——靠自己的一双手,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玉娘:文燕,你大大说得对呀,别拿青春赌明天了。文燕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八 星期六早晨,邻居们又都来到曾家。他们要向小鸟做最后的告别,要陪着曾晓东到街上去放飞小鸟。人们发现,玉娘绣了几个月的那幅十字绣,现在已经绣好了,挂在客厅的正面墙上。画面上,3匹颜色不一、神态各异的马,正奋蹄奔弛在绿色的大草原上;那高高扬起的马尾巴,像是要极力把一种看不见的东西远远地甩到后面去。小夏拉着玉娘的手,说:大姨,以后我跟着你学十字绣吧;在农村时,我跟俺妈学过绣花。玉娘:好呀,俺师傅绣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有人出价30万呢。小曲和小夏一听,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夏姑娘,南屋老太太说:你若是能给我绣一幅上帝的画像,你要多少钱我给你多少钱。小滨滨拿出一包牛肉干,递给曾晓东:爷爷,小鸟要走了,让它吃点这个吧。曾晓东摆摆手:滨滨,不能再给小鸟好东西吃了,再吃它就飞不起来啦。他提起鸟笼子,在邻居们的簇拥下走出家门,又迎着太阳走出院门,朝南一拐,顺着胡同向大街上走去。大槐树下,已经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见曾晓东提溜着鸟笼子出来了,有的过路人也停下了脚步。原来在树底下摆小摊的,怕摊子被人踩了,早早收起来了。曾晓东把鸟笼放到大石臼子上,磨磨蹭蹭地一会儿看看周围的人们,一会儿又抬头看看天。天很好,蓝蓝的天上悠悠地飘着几丝白云。高空中隐隐传来一阵阵“呀呀”的叫声,人们循声向天上望去,只见一行白色的大鸟自东南方向而来,朝着西北方向飞去……王老师手打凉棚望着天上,说:是天鹅!又脱口吟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曾晓东打开鸟笼子,小心翼翼地让小鸟站到他的右掌心上,说:小伙儿,你自由了,——飞吧!他轻轻一扬,把小鸟送到了空中。这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鸟飞离曾晓东的掌心,飞到老槐树的一根枝子上;少顷,又哧棱一声落到地上,蹦蹦跳跳地回到了鸟笼子里。人们愣住了,交头接耳的说什么的都有。王老师摇着一头白发说:呵呵,它终究是只鸟儿呀!曾晓东弓下腰,再一次把小鸟从笼子里捉出来。他抚摩着小鸟,说:小伙儿,我们是对你好呀!……他的捧着小鸟的两只手突然向天上一扔……只见小鸟扑棱着翅膀飞到了老槐树的树梢上。它扭头瞅一瞅曾晓东,瞅一瞅地上看热闹的人们,喳喳地叫了几声,然后呼扇着翅膀朝天上飞去……(原载年第2期《胶东文学》杂志,年5月修改。)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链接

赵奇立:(诗词)

杨鸿韬:(诗词)

李爱霞:(散文)

郭健:(诗词)

海波:(散文)洪妍:(散文)

李清霞:(评论)

梁玲:(散文)

白玉稳:(散文)

焦辰龙:(散文)

三秦文学团队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文学总顾问:鹏鸣平台总顾问:边士刚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邓汉章 罗旭初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顾盛杉崔启昌昆 仑史波李静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宣传推广:鼎文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慧质总 编:鱼儿姐姐主编:徐萱波杨洪民高涛刘生副主编:长青山人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米兰花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张小鱼刘旭平冯彪谭文群刘军英王宝群润隆梦而诗张晓强孙传志秋日私语秦岭人家莲生吴风平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lanhuaa.com/mlhzp/8937.html